食堂小教室:
大家可能都知道,台灣的教師節是以孔子誕辰日9月28日訂定的,但你可能不知道由聯合國與國際勞工組織共同訂定的「世界教師日」為10月5日。
作為半個教育家,我認為學校教育是僅次於家庭教育的重要存在,不過「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幫助學生考上前幾志願?指導孩子如何考高分?學校教育對我來說絕不是課本那些死板的知識,與考卷上的選擇題,而是老師與同儕間互動後所塑造出的生命價值觀。
(延伸閱讀>> 來聽聽看食堂老闆對於『學習』的淺見)
但在這個競爭激烈與對成功定義侷限的環境下,家長對小孩的教育特別緊繃與矛盾,在溺愛與嚴厲間放不下腳,那些願意放下課本與學生舒心長談,鼓勵志不在讀書的人走出屬於自己道路的老師,卻會遭到整個社會拿放大鏡檢視,從何開始教育只是短期的軍備競賽,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分數的追求。
今天要介紹的六位老師都不是升學率極高的補教名師,他們都藉由自己的生命經歷去傳授來自內心的建議,好巧不巧,這些老師的傳道之路也飽受爭議與批評,有的落敗於體制,被迫離開校園,有的則堅持己見,創造自己的體制,無論最後這些老師走向何方,他們所教育出的學生都在未來的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成為自己航行的船長
John Keating/《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
「孩子們,你們必須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因為你等待起步的時間愈長,便愈不可能找到。」
作為一名喜劇演員羅賓威廉斯可以說是出演相當多心靈導師的角色,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心靈捕手》、傳遞「歡笑才是最佳良藥」的《心靈點滴》以及打破傳統教育框架的《春風化雨》。對於教育這件事情,人們有太多的框架與設想了,除了上面提到的教育是什麼之外,老師該是什麼樣子也得受限於社會的想像。
拿我為例,我並不是一位符合家長期待的老師,我不愛念書、愛玩、愛亂跑,而且我鼓勵學生玩社團,我認為教育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找到自我」,而不是幫助學生過著符合社會期待的人生。
來到傳統、保守的貴族學校任職John Keating時常打破校園規則,鼓勵孩子解放思想並且活在當下,甚至叫學生把課本的死古板前言撕掉,這些舉動一再超脫大家對老師的認知,卻也引發同學的興趣,而站在桌上大喊:「哦,船長,我的船長!」的場景,絕對是不少影迷難以忘懷的感人之幕。
導演│彼得威爾Peter Weir
演員│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
打破師生的上下關係
Clément Mathieu/《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
相信絕大部分的台灣年輕人都在小時候的音樂課收看過這部電影,但當時的我們可能沒有去多想它對教育闡述。懷才不遇來到鄉下擔任任課老師的Clément與校長就是明顯的兩個極端,前者發揮如夏丏尊的格言:「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而後者則相信唯有威權與嚴厲才能抑制消極的叛逆分子。
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宿舍裡學生鬧著歌唱,歌詞卻改成嘲笑、辱罵校長的不當用語,老師聽到後,並不是斥責他的用詞,而是修正他的唱歌音調。這讓我想到我有一次在國二國文課請他們寫詩(我以毛不易的歌曲〈像我這樣的人〉挖空請他們填入自己的想法),有位學生寫了許多情色相關字眼,我也沒有叫他全部擦掉重寫,我反而就他選字的韻腳或是當中的比喻肯定他。
不過我最後還是有機會教育跟他說:「大家會透過你寫的東西去認識你,如果這些是你想要大家認識的你,那我沒有意見。」我的教育觀是不會去否認學生的選擇,我只會以我的經驗跟他說這些選擇會造成的後果,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喜歡,甚至肯定自己的選擇。
導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亞Christophe Barratier
演員│杰拉爾朱諾Gérard Jugnot
你找到『自己』了嗎?
Dewey Finn/《搖滾教室》School of Rock
「搖滾不是要你追求完美,但如果你想搖滾,就要打破規則!」
我印象很深刻,小時候租了這部片回家看,卻因為老爸執著於「搖滾」兩字而禁止我看,長大後欣賞完這部片才發現,當時我爸不就與片中的家長一樣嗎?只不過他們有幸能夠親眼見到更接受自己小孩在台上的模樣,但諷刺的是到底是小孩有幸還是家長有幸‧‧‧‧‧‧
傑克布萊克Jack Black飾演的魯蛇樂團吉他手因為缺錢所以假藉朋友的身分來到一所貴族小學教書,卻意外發現這群學生的音樂天分,於是展開欺騙所有人去參加樂團比賽的喜劇故事。但你可能沒想到,這樣風格的作品,竟是出自「愛在」系列導演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之手。
就物質與精神追求而言,我是更傾向於後者,所以課本上那些知識與道理,如果不能化為個人的精神價值,那我也覺得毫無意義,這也是為什麼我這麼鼓勵學生去參與社團活動,因為透過這些課外活動可以更快的讓孩子去提升自己精神的觀念,做人處事的道理也可以透過其中去學習與領略到,不然世界上怎麼會有那麼多會念書,但做起事來兩光兩光的生活白癡呢?
導演│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
演員│傑克布萊克Jack Black
尋找教育的真諦
藍丘答司/《三個傻瓜》3 Idiots
「學習是為了養成,不是致富。」
印度神作《三個傻瓜》可以說是點出教育的荒謬與腐敗,完全把現代教育體制的窘況批評的體無完膚,但更諷刺的是,儘管點出了這些令人無言的狀況又有什麼用呢?這個世界也沒有因為大家看穿了表面的虛偽,而試著去改變什麼‧‧‧‧‧‧
我的偶像庾澄慶曾經說過一句後來成為我座右銘的話:「不做第一,只做唯一。」但《三個傻瓜》中的校長卻說:「誰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大家都知道是阿姆斯壯,那誰是第二個呢?別浪費時間了,沒人會記得第二名是誰。」沒錯,確實沒人會記得第二名,但人生只是為了要爭奪第一名嗎?我想不是吧!
成績的高低為什麼如此重要,頂尖大學的學歷就是拿到人生勝利組的門票了嗎?或許會拿到世俗認定的人生勝利吧,但未必會是你自己的,我們時常追尋這個世界要的,而沒有靜下心來問問自己要什麼。《三個傻瓜》裡的學生也大多是如此,跟隨著父母的安排與期待來到這所頂尖大學,但長大後要為自己最決定時,卻只能在原地猶豫不決。
導演│拉庫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
演員│阿米爾罕Aamir Khan
嚴師出高徒
Terence Fletcher/《進擊的鼓手》Whiplash
「我的工作是逼他們去突破自己的極限,而我相信這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像Terence Fletcher這樣的老師,最適合那種下不定決心的,或是消極個性的學生了,如此激將的教學方法,確實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潛能,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面對如此的高壓。那種在耳邊破口大罵,而且毫無停頓的怒罵各種難聽字眼,要是我應該也會像開頭那個被趕出教室的學生一樣痛哭流涕吧!
J.K.Simmons飾演的音樂老師私下與男主角好言相談,卻又在公開團練時,當眾羞辱男主角,甚至威脅要找人替補他的位置,得來不易的席位怎能就這樣拱讓,男主角開始著魔式的練鼓,走火入魔的狀態令觀眾看了也十分痛心。
不得不承認Terence Fletcher的嚴厲教育確實能激發學生的潛能,但又有多少人因為這樣子的高壓教育下選擇放棄熱愛的音樂,過度的肯定與不去比較的確會讓學生沉浸在自己的卓越,滿足與此而不去精進自己(我看過很多這樣的學生),因此我先前在也別的文章講述過我個人對「比較」的看法。(延伸閱讀>>癮時隨筆: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導演│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
演員│麥爾斯泰勒Miles Teller、J. K.·西蒙斯J. K. Simmons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Tyler Durden/《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你必須沒有恐懼的面對你總有天會死的事實。只有拋棄一切,才能獲得自由。」
雖說是怒斥資本主義的社會批判之作,但當中男主角在面對人生逆境時,遇到了改變他人生觀的導師Tyler Durden,他們一手建立的「鬥陣俱樂部」,渴望透過人們對「痛」的知覺來肯定自己的存在,而當這個組織一步步走向大規模的破壞時,男主角決定要挺身對抗導師,卻意外發現這一連串事件的真相。
邪惡的自己與良善的自己,在小時候的卡通時常出現,那種理性與感性的拉扯就是一個人在做決定前的矛盾心境,究竟是該讓惡的自我主宰還是該善的自我主宰呢?Tyler Durden是個敢於冒險,做事果斷且極具個性的人,這樣的老師固然吸引不少追隨者,對於那種特別沒有自信又躊躇不已的人來說,有這樣的老師再適合不過了。
但還是奉勸各位同學,要謹慎判斷此行為值不值得效仿與追隨,畢竟人各有志,有些老師有助於開啟你的思想,卻未必代表他能行為與理念與你相同喔。
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
演員│布萊德彼特Brad Pitt、艾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
留言列表